近期,紅星前進面包牛奶公司高調宣布,對包括吐司、餅干、酥皮撻等11款產品降價,啟動“鄰里價,降幅在5%-15%之間。此前以“國風+網紅”模式迅速崛起的新中式點心標桿品牌“墨茉點心局”,也對其招牌產品進行了價格調整,悄然釋放出戰略轉型的信號。
點擊預定2025 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(深圳)黃金展位 點擊免費領取2025 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(深圳)參觀門票
消費者一邊薅羊毛一邊犯嘀咕:這波操作,到底是消費低迷時期的短期自救,還是行業真要變天了?
01 降價,從個例到趨勢
紅星前進的降價公告中強調,降價得益于“成本結構優化”——隨著門店增至16家,各類原材料已達成直供合作,并組建了自有供應體系,減少中間環節損耗。
紅星前進的降價公告
這家以“現烤面包+現打牛奶”、國營風復古裝修走紅的品牌,曾因在面包上印制生產日期、門店展示原料清單等細節吸引大量消費者打卡,門店一度需要限流。此次降價,是其將“新鮮、平價”初心與規模化運營相結合的一次主動校準。
而墨茉點心局的調整,則更像是一場基于市場現實的理性回歸。從2020年崛起于長沙,以國潮視覺和排隊經濟學震驚行業,到如今主動放低身段,反映了新消費品牌從追逐“網紅溢價”到擁抱“大眾復購”的戰略轉變。

墨茉點心局的降價公告
降價潮并非無風而起,無論是頭部連鎖品牌,還是街角獨立面包店,都感受著這股“親民化”的壓力。背后的數據支撐清晰可見:根據美團餐飲數據觀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烘焙茶飲行業趨勢報告,人均30元以下的烘焙訂單量同比大幅增長27%,而人均50元以上的訂單占比則下滑了5%。
消費者用錢包投票,“價格下沉”和“理性回歸”已成為不可逆的主流消費趨勢。降價,從一個可選項,變成了許多品牌的必答題。
02 降價是回歸理性的必然
烘焙行業這股降價風潮,背后有著復雜而多元的動因。
宏觀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,消費者的開支變得更加謹慎。非必需、高溢價的烘焙甜點,從曾經的“治愈系小確幸”變成了可以削減的“彈性支出”。消費者也逐漸摒棄了對過度包裝、空洞故事及社交媒體虛榮感的盲目追求,轉而聚焦于產品本身的價值。
有些細分賽道如新中式點心同質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,從虎頭局到墨茉,從瀘溪河到鮑師傅,家家都有麻薯、盤撻、桃酥和肉松小貝;行業的競爭維度也日益多元,傳統烘焙店、新中式品牌、跨界對手(如便利店巨頭羅森、7-Eleven的平價烘焙,喜茶、奈雪等茶飲品牌的烘焙副牌),甚至山姆、盒馬等會員店的爆款烘焙產品,都在共同搶奪消費者的胃和錢包。
商超烘焙是互聯網熱門話題
這種種變化,迫使烘焙品牌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定價策略,以適應市場的變化。
幸運的是,品牌此次降價并非全然被動。近期,部分烘焙主要原材料,如小麥粉、油脂、白糖等的大宗價格相較疫情期間的高位有所回落并趨于穩定,這為品牌提供了一定的價格調整空間。同時,經過幾年的高速擴張與內卷,頭部品牌的供應鏈效率顯著提升。正如紅星前進的實踐,規模化集中采購、中央工廠的完善、物流體系的優化,以及數字化管理帶來的損耗降低,都在一定程度上攤薄了成本,為“讓利”創造了客觀條件。
圖源小紅書:濤哥聊私域
然而,優質黃油、奶油、巧克力等進口原料成本依然高企,核心商圈租金和熟練烘焙師的人力成本更是剛性支出。這意味著,降價絕非簡單的“割肉”,更是一場對品牌極致運營效率的終極考驗。
03 價格戰的背后是價值突圍
對消費者而言,降價能夠以更實惠的價格享受到原本看似“輕奢”的產品,消費頻次有望增加,但任何在原料上“偷工減料”的行為,都將被味覺敏銳的消費者迅速拋棄,最終反噬品牌。因此,消費者實際追求的是在保持或提升產品品質的同時,實現價格的合理化降低,即所謂的“價值提升”。
圖源小紅書:甜甜的甜甜的
短期來看,降價必然擠壓毛利,對烘焙品牌的盈利能力、現金流乃至估值模型都構成巨大挑戰。尤其對于那些前期依賴資本輸血、高投入高定價模式的品牌,這無疑是一場生死壓力測試。然而,從長遠看,這倒逼行業進行一場徹底的“效率革命”。
品牌不得不將重心從營銷噱頭轉向苦練內功,深入供應鏈腹地,向上游拓展,確保優質原料的直接采購,加強與牧場、農場的緊密合作,從而在源頭上牢牢把控成本。同時,回歸口味研發,用真正的創新和穩定出眾的口感建立壁壘,優化門店模型,追求更細致的運營。
如墨茉的降價更是一種清醒的戰略回調。過高的定價在初期雖然樹立了品牌形象,但也無形中抬高了消費門檻,抑制了復購率。
而紅星前進降價的背后實際是更大的戰略野心。
從2022年北京首店至今,它已謹慎地進入上海、石家莊、鄭州等市場。降價有助于降低新市場消費者的嘗試門檻,提升品牌親和力,為規模化復制測試水溫。同時,在各地門店增加蛋糕和飲品線,將場景從日常早餐擴展至下午茶、休閑餐、生日慶典等多元場景,覆蓋更多高頻需求。此舉不僅提升了客單價,更是在用更豐富的產品矩陣,構建一個以“新鮮”為核心的立體品牌護城河,抵消單一產品降價對利潤的沖擊。
04 他山之石,國內烘焙何去何從?
縱觀日本、歐洲等發展成熟的烘焙市場,或許能預見中國烘焙行業的未來可能形態。
在日本,烘焙市場高度分化,便利店烘焙產品追求極致性價比,而社區周邊的精品面包店則專注工藝,價格不菲,擁有穩定的忠實客群。在法國、意大利,烘焙是飲食文化的基石,消費者對傳統面包的品質有極高的鑒賞力,價格與面粉品質、發酵工藝直接掛鉤。
日本烘焙店
圖源小紅書:zeyes
這些國際市場的共同啟示在于,中國烘焙市場很可能在未來呈現出類似的兩極分化格局。大眾市場追求高效、穩定、性價比,而特色市場則依賴于真正的技藝、獨特配方和文化敘事。模糊的中間地帶,生存空間或許越來越小。
丹麥烘焙店
圖源小紅書:Lydia看見空間商業力
當降價潮沖刷之后,能留在沙灘上的贏家必然具備多重關鍵特質。
以“好吃”為唯一且最高的標準死磕產品品質,不斷追求口味的極致與創新;擁有從田間到餐桌的強大供應鏈整合能力,能夠實現成本與品質的最優平衡,確保產品的穩定供應與嚴格品控;提升了運營效率,能在平價策略中依然發掘利潤空間,從而增強品牌競爭力;不盲目跟風,而是精準聚焦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態位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……
墨茉點心局的降價公告
紅星、墨茉們的降價,絕非簡單的營銷噱頭或短期求生策略。它是市場規律最直接的體現,是消費者主權時代到來的響亮號角。這場變革是褪去“網紅”的虛浮,讓烘焙的“甜蜜”回歸其本身——它理應屬于每一個用心感受生活的消費者,也理應回報每一位潛心創造美味的匠人。
SIAL 西雅展(深圳)將于2025年9月1-3日,在深圳會展中心(福田)舉辦,作為覆蓋全品類的華南食飲交易展,展會設立了十四大主題專區,匯聚全球10萬+好物,現場還將舉辦豐富的賽事活動,9月來深圳,搶訂秋冬爆品!點擊免費領取門票。
內容來源:全球烘培指南